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世界热资讯!安徽:回应家庭“刚需” 实现“托”“育”并重 

2023-05-08 14:43:38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街道一家托幼班内,孩子们正在快乐游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命名33个城市(区)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合肥市和淮北市成为安徽省两个入选的地市。

其实,2022年5月,安徽省发布十项暖民心行动,“安心托幼”即是其中之一。当月底,省级《安心托幼行动方案》出台,聚焦“托育难”“入园难”“接娃难”等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目标和路径。随即,省内多个地市出台实施方案和细则,全力推动。


(资料图片)

托育服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当下,托育机构能否迅速全面铺开,能否提供让家长放心、安心、贴心的多元化服务,直接影响着家庭和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时隔近一年,安徽省,尤其是刚刚入选的合肥、淮北两市,托育服务究竟进展如何,家长反响怎样?

合肥:迅速出台方案 回应家庭“刚需”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通常早上7点40分左右把孩子送来,晚上6点接走。”自从家里阿姨离开,合肥市包河区盛大社区的施女士就将孩子送到了家附近的乐高乐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这样我们能安心工作,托育机构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该机构是安徽省托育服务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9年8月拿到执照后,我们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对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严格淘汰,组建了初始团队。”半路转型加入托育行业的园长王淑靖表示:“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婴幼儿照护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刚需’,政府的支持也是回应了家庭的需求。”

记者注意到,2022年8月,在省级《安心托幼行动方案》出台后的三个月,合肥市即出台了市级方案。

该方案分步骤细化了从2022年到2025年的托位数、幼儿园学位数等行动目标。明确到2025年,全市总托位数将达5.98万个左右,每千人口托位数达5.6个以上,基本实现全市城乡社区托育机构全覆盖。

为实现该目标,合肥市将加快普惠托育机构的建设,到2025年,各县(市、区)、开发区公办独立托育机构不少于一个;加强小区托位供给,新建城市小区,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小区,到2025年按照每千人不少于8个托位标准补齐;鼓励通过自建自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依托公立医院建设、用人单位自建自营等多种方式,提供多渠道的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各县(市、区)、开发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在资金支持上,市级财政将在省财政每个托位1万元补助的基础上,对被认定为年度托育示范点的托育机构,每年给予8万至12万元补贴。对在卫健部门备案的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岗前培训等,均有不同标准的补助。

为实现保育人才供给,合肥市还支持合肥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保育员、育婴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

合肥市托幼政策出台正值开学季,各县区的配套政策奖补也纷纷出台并迅速落地。2022年9月,作为合肥市主城区之一的包河区,在政策奖补等综合措施的激励支持下,备案托育机构已有26家,托位1788个。半年多来,该区继续加快普惠托育机构建设,通过自建自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开办托育机构,同时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淮北:家长从“被迫送”到“主动送”

淮北市的入选,主城区相山区功不可没。去年以来,相山区积极推进“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多元托育模式,通过补助、补贴等方式鼓励发展民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让托育真正走进百姓心坎。

“以往,大多家长被迫送孩子来,现在不一样了,更多家长主动送孩子来。”淮北市昱德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昱德托育中心)负责人闻侠这样形容从事托育行业这几年最大的变化。

昱德托育中心是安徽省首家领取营业执照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它的成长是相山区民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发展的缩影。

“取得证照前,我们在政府部门扶持下进行了两年试点。”闻侠介绍。正是因为政府支持,加之此前长期积累的经验,他们才敢于成为一家独立的3岁以下全日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即便如此,起初,该园招生也并不如意。最大障碍是家长的不信任。在闻侠看来,不信任源于两点——

首先是托幼机构的“内功”没有练好。为此,闻侠及其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经近三年的摸索,形成一整套的托育标准化流程。在园内二楼走廊墙面上,详细写明了孩子一日生活起居内容,家长一看便知;从业人员上岗前签订承诺书,还接受包括法律知识在内的系统培训;在托育模式上,有学期托、月托、日托,甚至还有小时托供家长选择。

其次,家长对托幼尚不了解。为此,昱德托育中心主动邀请家长入园参观,积极开展各类表演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托幼,放心送孩子入托。

在闻侠看来,近年来,相山区加大力度推进托幼“暖民心工程”,推动托幼政策普及,让家长感受到实惠,转变了观念。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送孩子来。“前几天,就有一对父母把1岁8个月的宝宝送来。他们家里其实并不缺人带孩子。”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悉,目前该园近70名幼儿,按照1岁以下、1岁~1岁半、1岁半~2岁、2岁~3岁,分成4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两名保育员。闻侠介绍,昱德托育中心托位已接近饱和。

作为托幼“暖民心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相山区扶持普惠性民办托育机构的发展,在省、市《方案》出台的基础上,出台了《普惠性民办托育机构补助经费管理的指导意见》《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计划,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让民办幼儿园把收费标准降下来,把服务质量提上去,下大力气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以昱德托育中心为例,该园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享受各级扶持资金超百万元。除此之外,普惠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据悉,相山区将民办普惠幼儿园奖补标准由300元/生/年提高到400元/生/年,对参加延时服务的幼儿按300元/生/年标准给予所在幼儿园财政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发放到位,让办园企业无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2022年,相山区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5所,增加托位340个。预计到2025年,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可达96%,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

加快人才培养,实现“托”“育”并重

自1996年参加原国家计生委(现“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五部委发起“0岁起跑线——万婴成长跟踪指导示范工程”,1998年参与酝酿筹建《万婴跟踪》全国首家教学中心,到2002年《万婴跟踪》课题结题,教学中心落户安徽省合肥市,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未来园”商标,与同人一起创办“未来园”,26年来,徐承彬一直深耕托育行业。

“0~4岁是大脑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对孩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对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徐承彬告诉记者,早期教育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徐承彬看来,回应家庭的托育“刚需”,政府全力推动托幼机构的建立,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近年来,在全省各地,托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确解了很多家庭尤其是年轻父母们的燃眉之急。

“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托育、早教都属于教育的薄弱环节,存在大学相关专业设置不足、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稀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空白、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问题。”徐承彬认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倒逼托育行业紧急启动。一些托育机构厚积薄发抓住机遇,但仍有不少机构急于抢抓风口进入托育行业,只‘托’不‘育’,仅满足于有场地、有保育员、有老师这些基本条件,而在婴幼儿培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上仍未做好准备。”

“越来越多年轻父母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将教育前置到‘胎教’阶段。”徐承彬认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高校现有的幼儿教育专业,其实与早教人才的培养存在本质的不同。迅速“膨胀”的托育市场和行业,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因此,他呼吁,高校要尽快转变人才培养方向,为托育行业培养更多专业教师和管理人才,尽可能从以“托”为主向“托”“育”并重过渡;主管部门也应助推相关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出台,规范行业发展。(记者 王蓓)

来源:中国妇女报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